印度紡織部長Shri E.V.K.S. Elangovan在一份書面報告中寫道,2007-08年印度紡織出口目標為250.6億美元,但根據初步估計,今年出口只能完成220億美元。雖然出口業績達不到2007-08年設定的目標,但依然較2006-07年增長23億美元。出口減少的原因,一部分是2007-08年印度盧比升值超過13%,導致印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減弱。此外,印度紡織服裝產品在一些主要海外市場的增長放緩。
2007-08紡織產品在全國出口規模中的比例從2006-07年的15.16%降至13.5%。為了促進印度紡織品出口以及增強紡織工業的實力,近年來,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紡織工業發展的措施:
(i)政府成立棉花技術任務小組(TMC),提高棉花生產力,為制造商提供優質棉花,提升下游紡織產品的出口競爭力。
(ii)制定技術更新基金安排(TUFS),旨在促進組織化的、非-組織化的紡織企業的現代化。
(iii)為紡織工業提供一流的基礎設施,幫助紡織企業與國際環境接軌,達到社會標準,政府于2005年8月批準綜合紡織園安排。
(iv)2004-05年整體紡織工業的預算(不包括人造纖維和長絲)都可選擇是否免除消費稅。2005-06年預算,聚酯長絲的中央增值稅(CENVAT)從24%降至16%。旨在吸引更多投資,促進紡織工業的現代化。
(v)2005-06年預算,紡織機器進口關稅從15%降至10%(不包括23種列在基本關稅清單49的機器),旨在提高印度紡織產品在后配額時期的國際競爭力。
(vi)政府批準2003年9月w.e.f.債務重組安排,原則是允許銀行按照8-9%的利率借貸給紡織企業。
(vii)政府為紡織企業開通100%直接外商投資自動通道。
(viii)政府把成衣企業、襪子企業和針織企業從中小企業中分離出來,鼓勵大規模投資進入這些企業。
(ix)成立全國時尚技術(NITF)機構,旨在領導紡織服裝工業感受和接受時尚價值,培訓專業人士,管理紡織服裝工業。
(x)政府對紡織出口商提供一系列優惠措施,例如,提高權利義務證書(DEPB& Duty)退稅率,減少印度出口信貸保證公司(ECGC)費用,提供貸款利率補貼,退還出口商各種服務勞動稅,等等。
(xi)在全國建立服裝培訓設計中心,為紡織工業提供所需要的熟練和半熟練人力資源。
(xii)為了嚴肅對待市場教育中出現的問題,滿足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以及開放的世界經濟的需求,政府采取了以下步驟:
*成立一家全國性的優秀學院,按照國際水準從事時尚商業教育。
*指定一家機構,規范和統一全國時尚商業教育。
*建立一個最高機構,培訓教師和培訓師,在印度傳授時尚商業教育。
- 紡織服裝行業形勢較為平穩!
- 九月織就輕盈質感:東莞東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綸 FDY 絲的金秋應
- 教師節 “絲” 念傳情:東莞東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綸 FDY 絲為
- 東莞東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綸 FDY 絲:適配九月紡織需求的功能性
- PP 紗(聚丙烯紗)全面解析!
- 綠色低碳,紡織行業加速“破局”!
- PP 紗:輕質實用的聚丙烯纖維紗材!
- 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情況!
- 丙綸色紗:兼具實用性與色彩性的纖維材料!